新浪舆情通

西安地铁送创可贴被指形式主义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9-23 点击数: 0
近日,西安地铁在“遇见最美西安”话题下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是帮助乘客处理伤口,展现其良好服务。但很快,当事乘客就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事情经过,称西安地铁工作人员送创可贴相关信息不实,并质疑西安地铁为了宣传多次摆拍。

近日,西安地铁在“遇见最美西安”话题下发布了一条微博,内容是帮助乘客处理伤口,展现其良好服务。但很快,当事乘客就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事情经过,称西安地铁工作人员送创可贴相关信息不实,并质疑西安地铁为了宣传多次摆拍。


 

19日,@西安地铁 发布情况通报:工作人员在未经当事乘客同意的情况下对过程进行拍照、并编发微博,目前正联系乘客沟通致歉,并已责成有关人员反思检查。


宣传做好事遭打脸,西安地铁被指“形式主义”

地铁工作人员为乘客提供创可贴,本是一件贴心的小事,但西安地铁把乘客的求助当作宣传机会、编造出一部分剧情来宣传热心服务的形象,这次用力过猛的“表演”,让不少网民感到尴尬与遗憾。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截止至9月21日14时,“西安地铁送创可贴”事件共引发全网1.3万条相关信息,随着当事乘客的出面回应,“摆拍”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同一时间段内,约0.96万条相关信息中包含“摆拍”关键词,显然西安地铁的这场自我宣传带来的不全是正向效果。此外,网民关注度和讨论度最高的,是“西安地铁致歉”话题。

 


@西安地铁 发布《关于网友反映西安地铁相关微博信息不实情况的说明》后,将事态发展推向高点。这则微博在传播中共形成7个转发层级,覆盖微博用户2.4亿人,其中不乏粉丝量百万+的大v参与转发,扩大了“西安地铁致歉”等话题的热度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对舆论场起到稳定作用。


 

观察网民对西安地铁致歉的反应,不少网民表示该回应“诚恳”,认为不应该抹杀西安地铁平时的作为;但“形式主义”也高频出现在公众舆论中,反复“摆拍”与不实宣传带来的标签一时难以摘下,西安地铁的社会形象受损。还有较多的网民透过该事件,对西安地铁的工作“作风”提出监督与质疑。

 


而在不少主流媒体看来,西安地铁的确有服务意识,但“想宣传”的意图也过于明显了。如新京报评论 发文称,“在提供爱心服务,增加人性化服务举措方面,西安地铁确有值得点赞之处......货真价实的爱心服务,是在日常工作中一点一滴做出来的,而不是靠拿几个创可贴摆拍出来的。”


爱心服务需真诚,媒体评:好事做踏实才是锦上添花

就在“西安地铁摆拍送创可贴”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一则“孕妇地铁临盆众人援助母子平安”的新闻也登上热搜。据报道,长沙地铁1号线黄兴广场站一名孕妇突感不适,即将临盆,危急关头,车站女员工与热心女乘客一起当起了临时接生员,顺利为孕妇接生。

网民纷纷为地铁工作人员和热心乘客送上赞誉。据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截至21日14时,该事件在全网引发的相关信息中,非敏感信息占比高达98.65%,同样是地铁工作人员对乘客提供爱心服务,长沙地铁比西安地铁引发的争议要小得多。

 


对比两起地铁爱心服务事件,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公共部门只要诚意提供服务,就有机会被人们发现和传播,公众评价自然会高,“弄虚作假”反而让公共服务的真诚变了味。

观察近一周@西安地铁 的微博影响力变化,事件的曝光和发酵使得西安地铁微博账号的活跃度、传播力和覆盖度有所上升,并在发表致歉声明当天达到影响力峰值。换言之,西安地铁的微博影响力提升了,因“摆拍送创可贴”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扩散了。


 

这也给全国地铁提了个醒,“为了宣传而宣传”“为了宣传而去做”的思维惯性背离了公共服务的初衷,基于人民需要的服务才是最好的宣传。

澎湃新闻 在评论文章中称,公共部门该重视的是把好事做踏实,而不是通过宣传手段来给自己“锦上添花”,这种虚假宣传在自媒体时代太容易被揭穿,从而被反噬。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发表观点:服务从来都不是拍出来的,唯有利长远、惠民生,才能让宣传为好事“锦上添花”。


申请试用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