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舆情通

QQ欲推“已读”功能遭无情反对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12-25 点击数: 0
12月14日,一条#QQ或推出已读功能# 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吓坏了不少“社恐”网友。社交软件要不要设置“已读”功能,一直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12月14日,一条#QQ或推出已读功能# 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吓坏了不少“社恐”网友。社交软件要不要设置“已读”功能,一直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这一功能让人又爱又恨。对于发送消息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已读功能得知对方有没有收到信息,是不是故意不回复;而对于接收消息的人来说,看到了消息却不想回复的时候,会因此陷入尴尬境地。尽管@腾讯QQ很快就删除了这项投票,并用表情包“鹅不是,鹅没有,鹅不会”否认三连,但网上关于“已读功能该不该存在”的争论愈演愈烈。

12月14日,一条#QQ或推出已读功能# 的新闻冲上了微博热搜,吓坏了不少“社恐”网友。

社交软件要不要设置“已读”功能,一直都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

这一功能让人又爱又恨。对于发送消息的人来说,可以通过已读功能得知对方有没有收到信息,是不是故意不回复;而对于接收消息的人来说,看到了消息却不想回复的时候,会因此陷入尴尬境地。尽管@腾讯QQ很快就删除了这项投票,并用表情包“鹅不是,鹅没有,鹅不会”否认三连,但网上关于“已读功能该不该存在”的争论愈演愈烈。

网民扬言“敢出就卸载”,已读功能何以成社恐噩梦

截至12月17日,“QQ或推出已读功能”的全网声量达1.77万条,其中87.27%集中在微博平台。#QQ或推出已读功能# #QQ 怎么还当真了# #如何评价已读功能# 等话题的阅读量均超亿次。人们往往期待发出去的消息能够被“秒回”,但通常也会害怕被打破“已读不回”的社交潜规则。

曾几何时,QQ的“隐身”状态就是被“在吗”频频叨扰的网友的保护色,回复消息即暴露了在线状态,也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时间到一段聊天中。对存在社交焦虑、社交恐惧的不少当代网友来说,一些聊天软件试图展现的多种语境,如“已读”“未读”“正在输入”“撤回”等,都会增加额外焦虑。

@新浪科技“如何看待已读功能”的微博投票中,有4.7万人次认为这是“社恐的噩耗”,毕竟比起没有回复,更糟糕的是已读不回。

此次QQ试探网民对“已读”功能的态度,结果已经十分明显。微博网民在参与相关话题传播的过程中,“doge”表情符号的出现频次最高,“允悲”“笑cry”表情的使用次数也较高,网民“似笑非笑”“哭笑不得”“欲哭无泪”的无奈心理凸显;“拜拜”“摊手”“微笑”等表情的高频出现,也体现着部分网民对已读功能难以接受的态度。

@财经网 发起了“你能接受吗”的微博投票,截至12月17日,共15.6万人参与投票,其中“不接受,什么鬼”选项所获票数达10.2万票,65.38%的投票网民对这项功能表现出明显排斥,评论区中更是颇多“敢出就卸载”的言论。另外,也有2万人认为可以“接受”,还有1.8万票投给了“或许可针对特定对象”,这部分网民对已读功能的存在相对支持。

在不少人看来,是否已读的状态信息属于个人隐私范畴,向聊天对象传送“已读”状态,会打破轻松自由的沟通环境。也有网友十分期待:消息传达后渴望实时看到对方的是否阅读。还有网友称:微博才应该把已读功能“搞快点”!

6成投票网民期待微博“已读”回归,社交场景中该功能或仍不受宠

此前,微博曾上线过私信已读的功能,但以匆匆下线告终。如今线上社交正在占领人们的生活,已读功能早已出现在交友、问答、办公等应用场景。

人们对这项功能的议论从未停止过。近三个月来,微博、陌陌、百度贴吧、钉钉四款软件“已读功能”的全网声量均有一定起伏。其中又以微博产生的舆论声量最多,钉钉次之。受“QQ或推出已读功能”影响,早已下线的微博已读功能是否有必要回归再次引起舆论热议。

微博@新手指南 发起投票:你希望微博恢复已读功能吗?截至18日下午,共6.7万人参与投票,其中4.1万(占总票数61.19%)的投票网民选择了“恢复”,并想要“看爱豆有没有读私信”。对不少追星族来说,给自己喜欢的明星/爱豆发私信,能够看到“已读”二字,已经是莫大的幸福,已读功能也能拉近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另外,有2.5万投票网民表示“别恢复,维持现状就不错”

尽管大量网民呼吁微博已读功能能够重新上线,但需要注意的是,微博本质上更具备媒体特性,是个浅社交平台,已读功能在社交场景中是否受宠还不好说,况且QQ和微信这两款国民级的聊天工具,从来没有上线过“已读”功能。

已读功能契合办公需求,上班族们仍感“厌烦”

事实上,已读回执最早时出现在邮件中。对于讲究沟通效率的办公场景来说,软件中的已读功能十分合适。比如,钉钉、企业微信等办公软件,不仅有“已读”功能,还有其它能够提升沟通效率、跟踪沟通流程的功能设计。

近3个月,与“钉钉已读功能”有关的全网信息中,非敏感信息走势居高。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网民对钉钉与已读功能的讨论偏向理性,负面言论相对较少。

而另一边,与企业微信已读功能有关的全网信息中,“尴尬”“厌烦”“焦虑”等关键词明显体现出不少上班族的厌烦心理。已读功能固然让沟通效率提高,却也不可避免的让人们产生被工作“裹挟”的心理。

诚然,诸如“已读”功能实现了即时通讯,但正因为如此,人们本来在线下才会有的社交恐惧和焦虑,也从线下迁移到了线上。发送一条消息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回复消息也不是一件难事。但不管是在社交、办公亦或是更多场景,网民介意的或许是“已读”提示所带来的压力与“不自由”。


申请试用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