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舆情通

舆情监测方法有哪些?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2-26 点击数: 0
舆情监测的意义,就是随时总结舆情演变数据和趋势,为舆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尽可能减少因问题激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舆情监测的意义,就是随时总结舆情演变数据和趋势,为舆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依据,尽可能减少因问题激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舆情监测“四疑惑”

舆情如何定性研判

网络舆情通常指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的集合,具有群际性、时效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规模优势的舆情中心经常以日报、周研判、月分析和重大专题研判等形式,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层级研判。

舆情如何定量态势

从量变到质变,是舆情监测中特别重视的变化趋势。从数据采集的角度来说,要协助客户分析完整的事件趋势,不应该仅限于使用预先设定的关键词,成熟的舆情分析师可以根据一定时期网络舆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舆情如何定向预判

舆情的发展有其规律和特点,在不同阶段,哪些因素容易触动舆论敏感点是监测时应充分考量的地方。成熟的舆情分析师会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对网络上的重大事件进行动态跟踪、及时研究和判断,及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事件的动态发展,帮助事件的圆满处置。

舆情如何定位分析

舆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风险指征。对舆情进行定位分析,目的在于排查风险。在这样的尾声阶段,成熟的分析师往往会比较慎重,通过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和统计,得出网络舆情的基本研判结果,并给客户(领导)提供处置措施和咨询的参考意见。



舆情监测“三分法”

分时巡查避免缓报

人工分时巡查与多系统交叉预警可以有效提升舆情报送效率。这个方法一是要建立上下一致、内外协作的配合机制,形成整体联动、及时高效的工作状态;二是要拓展升级舆情系统(工具)的功能和用途,形成客户单位与舆情服务平台之间无缝对接、融合的工作方式;三是要通过运用多系统综合交叉巡查,根据双方动态不断优化、搜索指定的议题,实现快速有效地过滤和提取信息。

分层兜底避免漏报

分层兜底可以有效避免舆情漏报现象。这个方法一是要探索形成信息直通车、突发舆情直报等机制,形成突出重点、带动全局的信息报送工作局面;二是加强对涉舆情部门的协调督导力度,分层级实现海量数据清晰分类,按照不同条件或多维度要求整理归类;三是利用网络技术,基于目标网页特征对网页进行定点定向定时抓取、存储并搭建索引;四是对全网舆情数据进行精准挖掘,利用多套舆情系统对整体舆情态势进行分析、展示和研判。

分级把关避免误报

分级把关可以有效避免舆情误报现象。这个方法一是要充分利用开源技术和团队研发能力,将文本分类等结合语料库和知识库,搭建团队熟悉的中文自然语言处理引擎,从海量数据中为用户精准匹配出需求内容;二是舆情分析师应强化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实现从单一事件分析到复杂网络事件分析,在挖深吃透的基础上对舆情发展脉络和演变状态进行研究和报送;三是设立“信息报送把关人”这一角色,从注重数据到重视关键性文本,从总结分析到研判预警,人工分级纠错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动态跟踪与数据采集。



舆情监测研判三步骤

第一步:确认信息相关度

随着内容算法的不断优化,采用大数据技术的专业舆情监测系统已经成为舆情监测的主要途径,但这种方式采集到的不相关信息占比较高,无法保障信息的有效性,这就需要专业编辑或分析师参与,首轮判断信息的相关度。因此,研判舆情的第一步是确定相关度,即确认信息内容是否涉及本单位、本企业、本部门,其相关程度是完全相关、部分相关还是虚假相关,一般相关度越高舆情风险越大。

第二步:判断信息发布渠道的影响力

不同发布渠道对舆情影响力不同,舆情发酵风险则不同。判断舆情风险的第二步是判断信息发布渠道的影响力。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个人账号发布的事件通常具有扩散时间慢、不确定性强的特点,需要核查事件真实性后再做出进一步的反应,总体舆情风险较低。但目前一些自媒体发展迅猛,也能够快速吸引流量,尤其是网络名人、网红账号拥有大量粉丝群体,其发布的信息舆论关注度高,更易在短时间内发酵;普通网民账号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较低,舆情发酵时间较长,一般需要通过有影响力的账号或媒体进行二次传播,才能够获得舆论关注。

 第三步:统计跟踪各媒介传播量

信息传播情况是判断舆情风险的重要标准。因此,研判舆情风险的第三步就是统计追踪事件信息在各类媒体中的传播量,根据不同量级最终确定是否及何时开展后续工作。判断媒介传播信息量需根据传播规律,区别分析不同媒介、平台传播量的影响力。因此,在判断舆情信息传播情况时,需统计不同媒体的传播量,数量越多舆情风险越大,但不同媒体的传播量风险并不能用统一数量作为指标。


申请试用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