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舆情通

人脸识别侵犯隐私权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1-05 点击数: 0
近日,一位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用户将该动物园告上法庭,缘由是今年7月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引进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年卡使用者的入园检票。这位用户质疑:一家动物游乐场采集人脸信息,涉及安全性、隐私性,万一信息泄露谁来负责?

导语

近日,一位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用户将该动物园告上法庭,缘由是今年7月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引进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年卡使用者的入园检票。这位用户质疑:一家动物游乐场采集人脸信息,涉及安全性、隐私性,万一信息泄露谁来负责?

事件回溯】

2019年4月27日,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花费1360元,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的年卡。该卡有效期为一年,不限次数,入园时要同时验证卡和指纹。10月17日,园区向他发来短信,称“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即日起,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10月28日,郭兵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起诉至法院。他认为,面部特征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极易危害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未经其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年卡系统,强制收集他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严重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

image.png

11月1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正式决定受理此案。

image.png

11月2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工作人员回应,人脸识别更方便、快捷,“指纹有时候有点破皮、按(识别)不出来的。”对于外界的担忧,该工作人员说,“就你入园扫一下(脸)。”他补充,“指纹也是你的信息,你办年卡的时候,身份证也留了,电话也留了,这些也是你的信息呀。”

【传播数据】敏感信息占比过半 男性尤为关注此案

本案成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新浪舆情通数据平台统计10月28日至11月4日15时,事件全网信息量达1.86万条,其中微博信息量为1.86万条。事件全网相关信息中敏感信息占比为51.35%,说明舆论就此事争议较大。

image.png

 

从信息走势图可见,11月1日,法院正式决定立后,信息量开始增加,在11月3日达到峰值,至11月4日仍有一定关注量。

image.png

通告关键词云图可以看出,“杭州”“动物园”“年卡”“用户”“入园”“启用”“人脸识别”“检票”“质疑”,舆论认为此涉及“信息泄露”及不利于“个人信息保护”,其“案件”“原告”“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引起大家关注,此案也被称为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

image.png

该事件的传播过程,得到了@新京报@头条新闻 等媒体官博的报道,使之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同时,@山东高法@广西政法 等政法机构官方微博对此事也给予了关注。

 

image.png

image.png

统计微博关注者的性别可见,男性用户占比为60.14%,说明男性对此事更为关注。

image.png

分析微博表情,可见“允悲”“doge”“二哈”的出现,表达了网友对于此次事件的戏谑态度;“微笑”“挖鼻”等表情在转发、评论中出现,侧面反映了网友对于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入园的反讽情绪;“good”“加油”等表情表达出网友对于郭兵起诉行为的支持;同时,此次案件也引起了网友的“思考”

image.png

观点聚焦】人脸识别是“双刃剑” 此案具有“里程碑”意义

@人民网 发起了关于“人脸识别是否侵犯隐私”的投票,截止11月4日13时,共有7134人参与投票,其中近四成的人表示强制收集则侵犯隐私。其中28.3%的则表示,人脸识别不能滥用。

image.png

部分舆论认为此案让人看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个人信息有被滥用之忧,有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image.png

中国经济网发文“本案让人看到人脸识别技术的‘双刃剑效应’,人脸识别技术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要防范人脸识别技术遭到滥用。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都需要对人脸识别技术尽快做出规范,划清应用边界。要让人脸识别等高科技得到善用,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能够尽快推出相应规范,要让法律、相关行业规范能够跟得上技术的进步、跟上时代发展”。

自媒体及网民

观点

媒体人 @楚萍微客

 

脸识别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得用得适得其所,不能被滥用,除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部门可以使用的地方之外,其他公共场所的使用都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我们必须坚决说不。管理方便固然重要,但公众个人信息的安全更重要。

九江市公安局民警段兴焱@段郎说事  

现在人脸识别已开始如同其他个人信息,处于被滥用阶段了。虽然,安全监控为了大众的安全,只能让个人隐私作出一些让步,但鉴于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强行收集个人信息,个人隐私被泄漏已司空见惯,如今又增加了一项人脸识别,连景区都开始启用了,那么,公民个人信息谁来保护?谁给了景区这个权限?

微博军事博主@军事a马妍

付款可以人脸,考勤用人脸,连门票都将用人脸,那谁来为这背后信息的泄露负责!

@ilcnk

强烈支持教授维权。人脸识别技术和生活息息相关,万不可以被滥用!

部分舆论认为涉事动物园应尊重消费者,给予消费者选择权。半岛都市报发文“应看到用户对个人敏感信息的关切度,加之安全问题暂时不能彻底解决,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应采取用户许可、授权原则,给予用户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要求商家提供多种验证、支付路径,并明示风险及后果,让用户在便捷与安全之间,做出适宜的选择”;现代快报表示“如今移动支付很火,有的平台同样可以进行人脸识别支付的操作,但是否使用这项技术的选择权,在用户手上。这就避免了纷争。这和动物园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的情形,还不太一样,但尊重用户(游客)的选择权、心理感受,是不变的要求”。

 

自媒体及网民

观点

自媒体“冯海宁平台”

科技再发达,也应该兼顾不同人的需要和权利。因为在思想多元化的背景下,不同人有不同的习惯和喜好,有的人就是喜欢原来的生活方式。如果经营者只图自己方便而忽视用户的选择权,要么放弃这部分用户,要么被用户所抛弃。希望经营者应用人脸识别时吸取教训。

知名教育博@Miss汉谟拉比

之前约定好以“指纹”收集。对于个人信息,其定义为“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合理收集个人信息需要征得当事人同意。

此外,部分媒体认为此案具有典型意义。@余杭晨报 评论“脸部信息既牵涉公民肖像权,又事关公民个人生物学信息,为公共安全服务、受国家体系监管的警务机构使用尚且需要规范,商业机构更不可滥用。此案的意义,不仅在于保护一位公民的权利,更在于提醒全社会加快面部识别立法进程,早日规范,防止侵权”;@新京报 表示“以司法的力量定分止争,划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将更好地保护技术洪流中的亿万民众。虽然当事人诉诸法律,诉求在于个人权利保障与个体维权,但我们更希望,这起带有‘第一案’光环的案件,能用司法力量划定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边界—一边是公民的信息安全权利,另一边则是合法的技术研发应用空间,如何拿捏好二者的平衡,需要该案‘打个样’

舆论反思

能否对使用一项新技术予以及时了解和规范,决定了我们最终会成为受益者还是受害者。人脸识别技术大范围应用可能带来的隐私保护问题,本就该受到重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如何在隐私保护、安全和便捷三者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是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严肃命题,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对于广大公众来说,也要增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推动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筑牢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防护墙。


申请试用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