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舆情通

亲子鉴定造假或成利益链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 2020-09-18 点击数: 0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通过“调换血样”将当事人抱养的孩子鉴定为“亲生关系”,并成为非法领养“洗白身份”的秘密方式,在网上引发关注。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通过“调换血样”将当事人抱养的孩子鉴定为“亲生关系”,并成为非法领养“洗白身份”的秘密方式,在网上引发关注。

15日,针对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涉嫌虚假鉴定的相关情况,广州市司法局通报称: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目前已停止受理司法鉴定业务,接受调查。


 

无血缘关系也能变“亲生”,舆论呼吁严肃追究

黄牛牵线,被鉴定者无需亲自到场,甚至只提供虚假名字和虚假血样,也能拿到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真报告”,向来公正严肃的司法鉴定程序竟成造假利益链的一环,事件曝光后舆论一片哗然。

“亲子鉴定造假”事件的曝光及传播发酵,离不开新闻媒体的调查和挖掘。新浪舆情通统计发现,包括16家中央级媒体、36家省级媒体在内,先后有上百家新闻媒体行使舆论监督权,为“亲子鉴定造假”这一利益链的深入调查和相关主体的严肃处理推波助澜。

 


如央视新闻 在《亲子鉴定造假危害巨大,严肃查处绝不轻饶》一文中连续发出责问:亲子鉴定造假过程中,究竟多少环节失守?哪些人为了利益故意造假,哪些人放弃职责?他们该为此承担怎样的责任?

新京报 同样发出“严肃追究”的呼声:面对亲子鉴定领域的这种“灰色”场景,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时介入调查,其背后到底是哪些环节在失守,利益链上又都站着哪些力量,需要严肃起底和追究。

而在舆论场上,网民受该事件刺激产生了较为强烈的情感反应。除“中性”情绪外,“愤怒”情绪倾向占全网的21.51%,“悲伤”情绪占比3.49%,还有“惊奇”“恐惧”等,群体情绪的负面倾向有所凸显。



亲子鉴定报告意义重大,随意造假行径是否会为非法收养、拐卖儿童、贩婴黑产等大开方便之门,值得引起警惕。该现象究竟是个案还是已经形成成熟的利益链?诸多疑问也正引发着公众的担忧。


鉴定机构涉假公众容忍度低,司法公正权威受损

司法鉴定实体公正就是要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 准确性 、真实性,这是司法鉴定最大的公正,也是鉴定的根本目的所在。出于对司法鉴定的公正性质的认同,公众对鉴定机构涉假的容忍度极低,尤其是以敛财为目的的造假。

广州司法局发布通报后,微博舆论进一步扩散。“吃惊”成为微博网民使用频次较高的表情符号,“汗”“怒”“费解”“摊手”“吐”等同样出现频次较高,对亲子鉴定造假利益链条及相关环节中的职责失守存在强烈不满,甚至对司法鉴定机构的权威产生质疑。如知名历史博主@青年考古学徒 评论称,“司法鉴定本应该是最后的保障,结果却成了牟利的工具”。



早在2016年,司法部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开展亲子鉴定业务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对鉴定材料的真实性有着明确的要求。而在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不需本人到场、提供虚假血样等都可以取得鉴定报告,无异于把严肃的司法鉴定变成了一桩罔顾底线、“收钱办事”的买卖。

基于事件带来的社会危害和恶劣影响,堵塞司法亲子鉴定的作假漏洞有着现实紧迫性。新京报评论 提出建议:对司法鉴定人员“给钱就办事”、违法出具鉴定意见的行为,必须上升到打击司法腐败、整肃司法队伍的高度,对其中涉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不能止于业内行政处罚了事,这样才能惩一儆百,彻底刹住准司法权腐败的歪风。


申请试用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