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舆情通

最美教师歧视“穷”学生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03-03 点击数: 0
“你妈妈挣多少钱哪?别怪我瞧不起你”“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家长都是当官的,要么就是家里条件特别好”......近日,天津市某中学老师在课堂上语出惊人。令网民震惊的是,该教师不仅公开对比学生家长收入,还言辞激烈上升至人格侮辱。

“你妈妈挣多少钱哪?别怪我瞧不起你”“以往送到我班里的学生,家长都是当官的,要么就是家里条件特别好”......近日,天津市某中学老师在课堂上语出惊人。令网民震惊的是,该教师不仅公开对比学生家长收入,还言辞激烈上升至人格侮辱。

很快,#天津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 #教育局通报老师攀比家长歧视学生# 等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教师“对比家长收入”,舆论直指价值观功利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该教师在课堂上公开发表“财富地位论”“三六九等”“阶层固化”等言论,是否是教育理念的扭曲和偏狭?是否背离了教育的本质与初心?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2月25日至28日,事件在全网的舆论声量高达14.79万条。事件引起天津本地网民热议的同时,北京、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网民也积极参与发声,师德师风、教育惩戒等问题再次由局域热点发酵成为全国性的公共话题。

 


@头条新闻 发布的【网传#天津老师对比家长收入歧视学生#】微博,助推舆论进一步发酵。观察网民参与转发、评论时的常用表情符号,“微笑”表情使用频次最高,与“怒”“吐”“弱”表情一样,均表现出网民对教师教育方式、教育理念、职业素养等的不适与不满。“费解”“黑线”表情符号则凸显出部分网民的讶异与郁闷,尤其教师将素质与财富挂钩的观点,令网民难以理解。

 


2月27日,当地教育局通报称,涉事教师已被撤销教师资格,调离岗位。同日,教师的道歉声明也在网络上流出,称其本意是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以免将来“阶层下移”。

但观察事件全网敏感信息的走势变化,全网敏感信息仍呈上升趋势,并于当天达到峰值。舆论提出批评后,涉事教师企图用“初衷是为了激励学生努力”这类言辞来为自己的不当言论辩解,愈发刺激着公众的敏感神经。

 


一方面,教师简单粗暴的以家庭收入的数字来衡量学生的内在素质,这在广大网民看来并不合理;另一方面,教师向学生和社会传递出功利的价值观,有违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警惕教师“失德”,师德建设需走向常态

此前有媒体报道,涉事教师曾被学校评为“最美教师”。然而在教育公平愈发成为社会共同价值追求、师德师风愈发成为教师立身之本的环境下,“最美教师”尖锐而敏感的言论似乎与这项嘉奖的内在要求不符。新华微评 称,“三尺讲台,是春风化雨之地,而非铜臭侵染之所。”

 


况且,从教师惩戒层面来看,涉事教师的做法也踩踏了教育惩戒的“红线”。3月1日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实施,其中明确禁止“辱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越界教师或将面临处分。

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透过此次个例也可以看到,社会对违背师德师风、踩踏教育惩戒红线的“零容忍”态度。

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回溯“师德师风”这一网络热点话题发现,2020年7月,山西朔州“教师未收到鲜花辱骂学生”一事,就在全网掀起关于“师德”失守的严肃探讨。

 


如网民在参与@央视新闻 相关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时,坦言这名教师“不配”收到鲜花以外,还明确表达出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与整顿的期待。

 


前后几起“师德失守”案例的发生,对身处教师岗位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足以引起警示。时刻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身言行,才能担负起育人的重任。


申请试用

为了确保您能够顺利通过申请,请您填写真实有效信息。客服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电话联系,为您开通账号!

*
*
*